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农业新业态!鱼菜共生的关键技术及发展前景

2024-08-07  来自: 成都鑫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144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总体提升,人们对餐桌上的安全有了更高的标准,有机健康的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零添加的种养技术受到人们的关注。鱼菜共生是一种基于生物共生原理而开发应用的新型复合农业种植技术,将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有机融合,在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中,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备受人们的瞩目,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农业新业态

鱼菜共生的技术原理及发展进程

鱼菜共生技术理念起源于传统农业中的稻田养殖,通过稻田环境养殖鲤鱼、田螺等水产种类,实现稻米生产和养殖业的双产出。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为鱼菜共生技术奠定基础,1970年鱼菜共生理念被提出,在50年间该项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清洁、健康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对集约型鱼菜共生系统的专题进行初步探究,开发了我国首套具有实验性质的鱼菜共生种植系统。此外,我国不少机构和企业开展鱼菜共生系统建设及技术研究。

鱼菜共生系统的关键技术

场地选择集设施建设

常见的鱼菜共生场地包括池塘、棚室。池塘是渔业生产的重要生产方式,传统的渔业生产由于大量使用鱼饵和鱼药,导致养殖水体恶化,鱼病频发等问题,云南省开展了“池塘鱼—菜共生”示范,项目实施对池塘水质明显改善,在水里养鱼、水面上种植蔬菜,明显提高水产品经济效益。棚室鱼菜共生模式是鱼菜共生生产的重要部分,棚室生产能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生产产量相对稳定,但是目前棚室鱼菜共生模式存在投入成本高,冬夏极端天气易造成鱼、菜死亡的情况从而造成损失。

鱼菜种养技术

鱼菜共生系统的优点在于低养护成本,其种养技术主要体现在对蔬菜和鱼类品种的选择方面。养什么鱼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当地养殖习惯决定,常见的有罗非鱼、青鱼、鲢鱼、鲈鱼等。蔬菜品种通常具备根系量大、再生能力强、洗湿等特点,目前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常应用的蔬菜有蕹菜、青菜、莴苣等。鱼菜共生系统中鱼、菜的品种较为单一,这是限制该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

鱼菜共生微生态系统

建设鱼菜共生系统的关键是达到鱼-菜-菌的生态平衡,不少研究者开展了该系统微生态平衡方面的研究,开展蔬菜种植密度对鱼菜共生系统氮素转化影响的研究,得到了提升氮素转化效果的优化栽培密度。采用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在鱼菜共生池塘与普通池塘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为鱼菜共生菌群平衡提供理论基础。

鱼菜共生的实施应用

水污染处理

(1)模型建立:以某农村原生态黑鱼养殖池塘为实验地实施例。根据实地测量,该养殖塘的占地面积可达2000 m2,养殖塘内主要的鱼种为黑鱼。种植面积以15%的养殖塘面积设计,约为300 m2,该领域放置70个浮板。按照行间距0.3 m、列间距0.2 m的距离将空心菜幼苗固定在网片空隙当中。该鱼菜共生系统初期,投入黑鱼鱼尾预计8000尾左右,每条鱼尾的重量约在35 g。根据黑鱼的生长习性,每天6:00和18:00分别投喂人工饲料,投放量为鱼尾总重量的2.5%左右。

(2)模型选址:对该村以及养殖塘的实施条件进行分析。首先该村临近湖泊,鱼塘养殖产业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受到近年来湖泊水质环境的恶化,该村的养殖塘、河道、农业用水污染情况严重。符合实施例实验目的。其次,实验项目得到该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通过与村委会负责人的协商沟通以及环境保护宣传,村委会和村民已经逐渐认识到水体污染情况以及水体污染为村民带来的经济危害和生理危害。通过向村委会和村民普及鱼菜共生知识,村维护高度认可本项目在治理本村水体污染、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的作用,愿意积极配合实验开展。

(3)水质监测:为了考察鱼菜共生系统对养殖塘水质污染情况的改善作用,实验选择了水质中溶氧量、氨氮含量、酸碱度、透明度等4个关键性技术指标进行实时检测。同时,在该村选择了生态条件相似的养殖塘作为对照组。

在实验开展的初期,两个养殖塘的溶氧量、氨氮含量、酸碱度、透明度数值相差不大,说明选取的两个养殖塘生态条件接近。随着实验不断开展,鱼菜共生实验养殖塘的溶氧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养殖塘,而氨氮含量则小于对照组养殖塘。根据溶氧量和氨氮含量指标特点,说明鱼菜共生系统有助于改善养殖塘的生态环境。此外,研究显示随着实验进行,养殖塘内水质的酸碱度变化不明显。而对于水质的透明度来说,鱼菜共生养殖塘透明度更高,说明水质的鱼菜共生系统对水中悬浮杂质的固化作用明显。

家庭养殖

1、模型建立

以某村村民家庭场所为实验用地,开展鱼菜共生家庭养殖实验。实验场地设备为长宽高分别为1 m、4 m、1.5 m的养鱼缸,上方设置相同尺寸的种植床,盖板上按照行间距0.3 m、列间距0.2 m间隙预留种植孔。养鱼缸内种植的蔬菜为空心菜,鱼类为罗非鱼。该系统实验初期投放的罗非鱼鱼尾数量为15尾,每条鱼尾的重量约在30 g,每天6:00和18:00投放饲料,投喂量鱼尾罗非鱼总重量的2.5%左右。

2、水质监测

在不更换水的条件下,对养鱼缸水质中的溶氧量、氨氮含量、酸碱度、透明度等4个关键性技术指标进行实时检测。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实验进行20 d后,水质溶氧量有所降低,后保持稳定,而水质氨氮含量则有所升高,后保持稳定。且长期观察发现,该系统的鱼菜物种均保持良好长势,未出现死亡情况。表明了鱼菜共生系统建立平衡后,系统可以实现自我调节。

鱼菜共生的发展前景

随着信息化产业技术的发展,一些信息技术也应用在了鱼菜共生系统当中。基于传感器技术的鱼菜共生实施监测系统,实现对已有鱼菜共生系统的智能化管理,达到了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的目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鱼菜共生实时监测系统,提高了鱼菜共生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阳台区域的鱼菜共生系统,提高了成熟居民的蔬菜自给率,美化了城市生活环境。未来鱼菜共生的研究方向应当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①将生物水处理方法引入到鱼菜共生系统中,进一步提高蔬菜对鱼类养殖水的净化作用。②对建立的鱼菜共生生产模式所涉及到的各项参数、指标之间的关联方式进行数学模型建立,以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③进一步研究集成鱼菜共生系统,针不同模式下的系统的工程特点,开发不同的相关智能管理设备,提高系统的准确操作能力,使得系统运转更稳定,提高产值。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